好日子是干出来的!
郑生辉家养的鸭子
驻村扶贫工作队向郑生辉了解虾池的过冬情况。
郑生辉和妻子一起给鸡投食。
记者张德平 陈立吾 杨小英 张喆
43岁的郑生辉在20多年间人生经历了一个过山车。
上个世纪90年代,随着村民一起外出打工的他,凭着精明能干率先在村里盖起洋楼,成为致富路上的前行者。
8年前,一场疾病掏光他的腰包,致使家里一贫如洗,无钱治病。但在扶贫帮扶下,凭着一个“干”字,现在他不仅脱贫还走上了小康路。
郑生辉是孝昌季店雷河村人,16岁就外出打工,先后到过东北、河南南阳、湖北京山等地做泥瓦匠。凭着一身的力气和一手过硬的手艺,郑生辉没干几年就做起了小包工头儿。2009年的时候,更是率先在村里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洋楼。“那个时候的小日子过得还真滋润。”郑生辉感慨道。
郑生辉一直有腰间盘突出的毛病,2011年,旧疾复发,四节腰椎出现问题。夫妻俩辗转河南、武汉两地,寻遍各大医院,虽做了手术,能下床走路了,但医生告诫他,以后再不能做重体力活了。
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,2014年郑生辉因病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却失去劳动力,上有古稀双亲需奉养,下有两个幼女要上学,家庭一直入不敷出,郑生辉一家成为村里有名的困难户。懂事的长女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,郑生辉为此愧疚不已。
为帮扶郑生辉脱困,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找到他,让他带着村里的几家贫困户,承担村里清洁、修葺、栽树的小活儿。虽说挣的不多,但总算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,郑生辉感觉生活又有了奔头。
2016年,郑生辉的腰疼略有减轻,除了四处寻摸些零工补贴家用,他们夫妻俩种了几亩田,又养了100多只鸡和鹅。日子稍有起色,郑生辉便找到村支书要求摘帽子:我们还年轻,只要肯做日子就能过。
“要想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,靠打零工不是长久之计。村里水多塘多,我想搞一下养殖业。”得知郑生辉的想法,驻村扶贫队和村委会大力支持。村委会为他流转了20亩土地,孝感市科技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兴洲等人帮忙拉来3万元贷款作稻虾共养启动资金,又联系了孝昌县水产局、畜牧局、农业局的专家做技术指导。郑生辉的斗志被“小龙虾”点燃,专门到潜江学习了1个月。
2018年初,村委会和扶贫工作队引进在外“四有人士”郑卫明回乡,与郑生辉合伙组建了明辉种养合作社,合作社还将村里的郑爱民、郑应明、郑四明等4户贫困户纳入进来,他们投资8万余元,利用村里闲置的6口塘堰,建成60多亩养殖基地,投养了龙虾和草鱼苗。
“去年一年,我卖虾卖鸡大概赚了3万块钱。比打零工挣得多且稳定。”郑生辉高兴地说。
2018年,明辉种养合作社带动合作社里的3家贫困户顺利摘了贫困帽。当年底,郑生辉被评为孝感市20户“我脱贫、我光荣”示范户。
“除了60亩水塘,今年合作社又建了40亩蔬菜大棚,种植辣椒、大蒜、香葱等。我自己家里又扩养了700只鸡、300只鸭、鹅,收入比去年翻一番没问题。明年开年了,我打算再租赁几十亩地,把鸡苗扩充到2000只,再养5000只鸭子。”11月15日,站在夕阳的余晖下,郑生辉指着自家的鸡舍,信心满满地对记者描绘着他的梦想。
现在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,郑生辉相信,只要肯干,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本文来自:孝感日报 免责声明:安陆信息网(www.anlu58.com)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