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中文点亮尼日利亚少年“电力梦”
新华社(记者郭骏)“我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不停电,当一名电力工程师一直是我的梦想。”尼日利亚少年塞缪尔·米勒克尔告诉新华社记者,学习中文仅一年,他便在中国举办的一次中文比赛中获得非洲洲冠军。这次经历点亮了他的“电力梦”。
一个多月前,在郑州举行的“汉语桥”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上,中文名叫“顾思源”的他,代表尼日利亚纳姆迪·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勇夺比赛的非洲洲冠军。他因此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并选择一所中国大学深造,实现他的“电力梦”。
由于基础设施发展滞后,尼日利亚长期电力短缺,停电成为一种扰人的日常现象。
顾思源与中文结缘的“牵线人”是他在尼日利亚南部伊莫州老家的一位邻居。2018年夏天,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的顾思源面临选择哪所大学的问题。执着于“电力梦”的他想去国外留学,但苦于没有门路。
得知他的烦恼后,那位曾在孔子学院学习的邻居建议他,可以去学习中文,认为凭他的学习天分,有可能争取到留学中国的机会。
据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李旭大介绍,尼日利亚两所孔子学院每年在学学生人数有2500多人,但招生规模远远无法满足需求。
“尼日利亚孩子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。花两三年时间学习中文,就有机会在当地中资企业找到高薪工作,特别优秀的学生还有留学机会。在失业率超过23%的尼日利亚,这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。”李旭大说。
去年10月,顾思源正式成为纳姆迪·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学生,并很快表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。今年6月,学习中文不到一年的他高分通过汉语水平考试(HSK)四级,11月从中国参赛归来后又通过了五级考试。
顾思源的指导老师郑建乐对这名身材瘦小、“丢在人群中就找不着”的得意弟子不吝溢美之词:聪明、勤奋、自律、有独立思考能力。
“他刚来一个多月的时候问了我一个问题:为什么中文里鸡叫下蛋,鱼叫产卵,下和产有什么区别?我非常惊讶,才学了一个多月的学生就能问出这样的问题。”郑建乐对记者说。
中国之行除了获奖的喜悦,顾思源还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感动。
在比赛的一个环节中,主持人问参赛选手,除了参加比赛,来中国还有没有其他计划。选手们有想吃遍美食的,有想四处观光的,有想体验民俗的……问到顾思源时,他说想为母亲买一台缝纫机,因为她现在用老板的机器替老板做工,既辛苦又不自由。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几天后,顾思源一行即将离开中国之际,一位从未谋面的中国阿姨找到他们下榻的酒店,递给顾思源一个包着现金的红包。这位阿姨说,跑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找到缝纫机,只好包个红包,让顾思源回尼日利亚后自己买。
顾思源不敢相信,自己的小小心愿会得到一个陌生人的如此关切。
“我会用这个钱帮妈妈买一台缝纫机,然后拍照发给那位阿姨。我好像没什么能为阿姨做的,那我把这份爱传递给需要的人吧。”顾思源说。
本文来自:孝感日报 免责声明:安陆信息网(www.anlu58.com)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